34次
浏览
江宝全,南京金箔控股集团创始人大股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苏商会监事会主席,江苏省安徽商会轮值会长,清华、北大、南大、南京理工大、国际关系学院等多所大学客座和兼职教授。被江苏企业界誉为“常青树”,被徽商誉为“黄山松”。
人活在这个世上,总会有事干。许多人不想干事,不肯干事,也干不成事,什么原因?有的人很早,很小,很快,就能崭露头角,就会出类拔萃,就会变成人之骄子,为什么?有的人从小到老,都是碌碌无为,又为什么?除了一些天赋以外,自己的思维也有很大关键。
我有一个态度,也提了许多年,叫“三不提”:不提职务高低,不提待遇多少,不提条件好坏。
我无论是小学徒在供销社,还是年青时在工厂当工人,还是中年时在企业当中层管理干部,还是壮年至老年在另一个企业当领导。在我的记忆里,我都是“三不提”,组织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如干什么就基本干好什么。成功的多,失手的少;胜时多,败时少。
当然,我与别人不一样。我是孤儿,无依无靠,随便在哪,我都感到有同事,有温暖。还有因为我苦惯了,做什么都不觉得苦。再者因为我受“干一行爱一行”传统教育太深,所以干每行我都用心,用情,用力去拼搏。而许多人“做梦到苏州,醒来还在家门口”。只想想,只谈谈,只吹吹,不脚踏实地去干。
因为孤儿,因为家穷,因为不是什么这二代那二代,所以我没上过大学,就是“社会大学”;没当过什么“大官员”,都是在基层;没搞过什么务虚行业,都是在创业。能够得到社会认可,肯定吃尽千辛万苦,走过许多艰难曲折路。
但是,我的“三不提”态度,一直让我知难而进,一直让我出现奇迹,一直让我乐此不疲。
1983年,上级寻觅到我,派我到金箔企业任职。这之前,我已在化肥厂干了二十年,职务是党委委员、政工科长,行政科也干了一年半,化肥厂是全民单位,国家干部,是县委政府直管。而金箔企业,是城镇集体企业,不属政府管的“七大家”,这个厂的干部都是集体性质。但我根本不考虑什么职务,只是想创业。那时,金箔企业仅是手工作坊,资不抵债,固定资产只有三十八万元,负债累累,买原材料已没有钱,工资发不出。但我在原企业不动不摇一月有七十多元营养费和奖金,而金箔企业一分钱也免谈。可我考虑都不考虑,直接将工资关系迁至金箔企业,宁愿自己艰苦度日。当时,金箔企业因原址发大水淹没被迫搬至江宁小里生产队埋死人的坟堆上,生产经营条件苦不堪言。用贷款新建的一幢简易厂房,住了十几户小家庭,互相之间,只隔了一块纤维板,什么条件都没有。但我也不管这等恶劣条件,在金箔企业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创业之举。我振兴千古金箔,开发烟草包装,创办金宝市场,进军金元宝餐饮,接管金箔机电,组建金箔艺术团,创新幼儿园系列,涉足金箔农业,打造书画艺术广场……创业之路越走越宽,我的精神状态一直激情饱满。我个人也由穷变成小康,享受着应有的幸福。企业被升级为“八大家”。我本人政治上也有了应有的收获,曾经当过省人大代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三不提”前提下进行的,如果我将“三不提”改为“三计较”,试想,可能难以成功。
“三不提”,并不是没有。职务高低,是上级领导根据能力表现决定的,要是要不来;工资待遇是要靠自己苦出来的;幸福是自己创造的,“靠人不如靠自己”。工作条件好坏,是要自己努力改变的,而不是别人蒸好馍头给自己吃。
“三不提”给自己带来了幸福,也给自己带来了动力。只有“三不提”,才是我们选择职业,干好事业的应有心态。愿更多想创业、肯创业人士获得成功。